English

卡通读物不能独霸孩子们的小书架

1998-07-09 来源:光明日报 刘文刚 我有话说

儿童读物的卡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很少有几个字的大量卡通画书和动画片潮水般淹没了传统的文字读物,原本像生活一样丰富的艺术形象被少数几种卡通明星所取代。为此,我们不能不对卡通读物的性质和文化品格给予极大的关注。

目前风靡世界的美日卡通动画和读物,说到底不过是商业气息浓重的文化快餐,人文精神贫弱,技术性复制取代了艺术创作的独一无二性,缺乏深度,缺乏历史感,缺乏逻辑,缺乏整体感,所追求的不过是即时性的视听快感、冲撞效果和煽惑性。于是,艺术欣赏变成一种视听游戏,刺激、放纵、惊奇、眩晕,是对感官的震撼。那些缺少文化品味的,渲染暴力、性爱的卡通读物充斥儿童图书市场,由此带来的“暴力污染”、“性污染”和封建迷信更给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造成毒害,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说迪斯尼早期的古典风格的卡通动画还带有传统连环画的胎记,并多取材于古老的神话、民间故事,在价值观念上甚至还带有清教徒的道德色彩,那么当代的美国卡通则以恶作剧为多,以怪诞的胡闹和肆无忌惮的恶谑取胜。而日本的卡通则更迷恋暴力和性爱,书中随处可见“啊!”“杀!”“去死吧!”之类粗野的狂叫与亲吻、拥抱、满天飞的爱心。儿童读物如此庸俗,人们能不为这些孩子的心灵健康担忧吗?

鉴于以上情况,我以为首先应对卡通在儿童读物市场上的霸权提出质疑。儿童读物的卡通化是片面追求儿童读物的商业利益的结果。商品化尽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作为精神产品只追求商业利益,而全然不顾其社会责任和义务,无疑是一种文化自。我们不否认卡通读物作为低幼儿童重要阅读形式的特殊价值,也不否认卡通画作为文学读物插图的趣味性作用,我们不赞成的是把儿童读物卡通化。事实上,仅就儿童读物来说,卡通读物在当今世界也绝不代表儿童文学的主流。由传统文学发展而来的现代童话、儿童小说、科幻小说、儿童诗等在本世纪的空前发展,已完全摆脱对成人文学的依附而蔚然自成大国。美国的“纽伯瑞奖”、英国的“卡内基奖”、国际儿童图书协会颁发的“安徒生奖”等都是用来奖掖卡通读物无法问津的纯正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当我们披览这些精彩之作时,不难发现在阴郁悲观的20世纪文学中,儿童文学可以说是唯一保持着乐观态度和光明信念的文学。尽管20世纪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位,突出其娱乐、游戏功能,但仍然表现出强烈的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人文精神,这就是对人类自由、完整天性和生命活力的赞美和理想主义的追求。我国自30年代以来,由冰心、叶圣陶、张天翼等为代表的老一代作家所开创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也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文化传统,他们的不少作品如今读来仍然使我们倍感亲切,并颇富于教益。总之,这些带有经典性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高度文化品味是任何卡通读物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们在儿童读物出版和市场建设上应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使命感,不能让卡通读物独霸我们孩子的小小书架。

其次,从中国卡通的建设来说,目前虽然存在不少问题尚待解决,但基本着眼点我以为仍然是如何强化人文精神,针对西方卡通的精神贫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而不是亦步亦趋,紧随洋人之后。这种人文精神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继承,更是立足于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反思。强化卡通读物的人文精神不是提倡说教,而是说我们在卡通题材选择和形象设计上不要从纯商业角度着眼,更要有一种文化精神视角和取向。既然美国人能从西部牛仔生活和古代神话传说中找到创造美国式卡通形象的灵感。而日本人能从他们的武士道文化传统中找到自己的创作题材和风格,那么拥有丰厚历史文化遗产并正在从事生气勃勃的现代化建设的我国当代文化人,为什么不能闯出自己的天下呢?我们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